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做出要求。《纲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为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育教学部操舞教研室围绕《纲要》中的有关要求,于4月15日举行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研讨会由杜新雨主持,张晓栋、罗琳、宫艳、奚彩莲、耿爱华、李亮、王龙等教师就会议主题做出发言,围绕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及创新之处。


张晓栋教授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高质量教学影响因素。第一,体育课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及技术发展会有所提高,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学习最近内容,争取多参加自身运动专项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国际级、国家级等最前沿的培训学习,保证自身业务素养持续提升。第二,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程度。其中包括上课过程的组织安排、学生身体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等,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体育课,形成内驱力。第三,通过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有显著提高。高质量的教学是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来实现的,通过一个阶段的身体练习之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初上体育课时应有显著提高。
罗琳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操舞类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更新较快。当前学生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多,学生对成套动作的需求也较多,若长期学习同一个成套动作,学生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时刻关注运动项目协会定期发布的推广动作,不断学习,并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成套动作,包括动作风格、动作的难易程度等,不断推动操舞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宫艳老师对室内体育课与室外体育课之间的特征做出比较。室外课由于学生处于户外环境,运动的积极性天然较高;而室内课由于教室环境限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器械的丰富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奚彩莲副教授认为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因为喜欢教师的上课方式而喜欢学习这门课。正是由于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教师要让自己的课程具有感染力,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要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另外,体育课考试内容包含跑步测试,并且该测试分数在考试总分中占比较大,因此室内课也要适当安排一些在室内环境中无法完成的、需在室外环境下进行的练习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
耿爱华老师讲到作为一名瑜伽、普拉提项目的教师,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师专业水平要高。在教学中不能只有瑜伽、普拉提动作,还要有瑜伽球、瑜伽带、弹力带的结合。通过器械的变化使用,使枯燥的动作练习过程变得有趣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重视师生关系,通过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提出要求,比如:“我喜欢怎样的老师”,然后自身再去努力做到这些要求。在师生的日常交流中,可以多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
李亮副教授从课堂内外各种现象相结合的角度说明教学质量提升是一种多维度、多方面的过程。比如学生课堂请病假、事假的频率;还有学生曾经因身体原因申请了保健课,但是身体情况恢复后,依然积极参加运动;又如学生在课外是否经常保持锻炼,并且有一现象是在临近考试前一段时间且非上课期间,在操场、主楼西广场等场地进行练习的学生人数较平时有明显增多等现象。同时也提出了教师可根据自身项目特征及自身优势,进行师生竞赛式运动,这也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方式,比如要求学生日常练习跑2公里,教师在这期间也完成2公里跑,甚至完成5公里跑,以自身做表率来督促学生。另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水平,在总体目标的情况下分别设置学生的个人目标,使每位学生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进一步,逐渐让学生产生持续运动的动力。
王龙老师在发言中表示由于体育舞蹈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其中既包括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年级的不同课时单元之间的差异。体育舞蹈项目对平衡、协调、柔韧等素质要求较高,同样的一个练习动作,因学生是否有舞蹈基础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平衡、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天然差别,导致动作完成质量差别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在讨论环节,各位教师相互之间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成功案例及经验,并探讨如何将成功经验结合自身项目的特点进行融合、应用,大家收获颇丰。同时,硬件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各位教师也提出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体育课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
本次研讨会中参会教师积极踊跃发言,结合自身专项及经历,总结并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感受,从多维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剖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